中脘穴:健胃化濕 用艾條灸中脘穴10~15分鐘,或用艾罐灸20~30分鐘。
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線,臍上4寸處,相當于五指的寬度。中脘穴有調(diào)胃補氣、化濕和中、降逆止嘔的作用,灸療可改善胃疾。 神闕穴:健脾補腎,散寒止痛 艾灸驅(qū)寒祛濕又健脾!或可讓你睡個好覺、大便通暢、大肚腩消失 ★隔鹽灸 把純凈干燥的食鹽敷于臍部(神闕穴),使其與臍平,上置艾炷,施灸三次,此法為隔鹽灸。 隔鹽灸可健脾補腎,現(xiàn)在正值倒春寒階段,效尤佳。 ★艾懸灸 將燃燒的艾條直接懸在肚臍(神闕穴)正上方1厘米左右,進行施灸,以有溫熱感為宜。每次灸半小時左右,每天進行1次,連灸10次為一療程。 此法可有效防治因體質(zhì)虛弱而出現(xiàn)的胃腸功能紊亂、神經(jīng)衰弱。 艾灸驅(qū)寒祛濕又健脾!或可讓你睡個好覺、大便通暢、大肚腩消失 ★隔姜灸 取約2厘米厚生姜一塊,置于神闕穴,再將艾炷置姜片上,點燃施灸。艾炷燃盡后,再放置艾炷反復施灸,一般至局部皮膚潮紅為止。 此法稱為隔姜灸,能增強艾灸活血化瘀、散寒止痛功效。 姜蔥敷肚臍,改善便秘 冬天到了,由于飲食結(jié)構(gòu)的變化,便秘的人越來越多。 如果屬于虛寒型便秘(具體表現(xiàn)為大便排出困難,小便清長,怕冷,手腳冰冷,喜溫熱,易疲勞,臉色蒼白等),不妨試試這個方法: 做法 取生姜半兩,蔥(根葉并泥)一根,鹽適量,豆豉三十粒。將這四味搗爛后,敷于肚臍上。 艾灸肚臍,可以補陽,溫經(jīng)。經(jīng)常艾灸肚臍可以暖胃健脾,延年益壽。艾灸可以散寒、祛濕、健脾!或者可以讓你睡得安穩(wěn),排便通暢,大肚子消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