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隨著年齡增大,肝腎機能下降或失調(diào),骨便失去了腎精的滋養(yǎng),隨著關節(jié)間的滑膜液減少,骨質(zhì)鈣的密度縮小,出現(xiàn)疼痛。 中醫(yī)講腎為先天之本,但依賴后天脾胃運化五谷之精的填充。也就是說身體內(nèi)的精,津,液的來源是后天之脾。所以艾灸調(diào)理當補脾陽,補腎陽。 1 胸悶氣短,呼吸困難 胸、腰椎壓縮性骨折,脊椎后彎,胸廓畸形,使肺活量和最大換氣量顯著減少,患者往往可出現(xiàn)胸悶、氣短、呼吸困難等癥狀。 2 腰酸背痛 感到腰酸背痛者最多,其次是肩背、頸部或腕、踝部酸痛,同時可感到全身無力。酸痛部位廣泛,且部位可有變化,但與坐、臥、站立或翻身等體位無關,癥狀時輕時重。 3 脆性骨折 骨折可發(fā)生于咳嗽、打噴嚏、大笑、彎腰抱起小孩、屈身撿拾東西或回頭轉(zhuǎn)身時。由骨質(zhì)疏松癥導致的脆性骨折最常見的部位為髖部、椎骨、腕部。 4 體力下降,手足抽搐 老年婦女雌激素下降,骨質(zhì)疏松,都會使血鈣水平過低,肌肉應激性增加常發(fā)生腿抽筋;青少年生長發(fā)育迅速,很容易缺鈣,因此就常發(fā)生腿部抽筋。 5 身體短縮,出現(xiàn)駝背 日久天長,積少成多,一些椎骨慢慢塌陷,引起身材變矮,弓腰曲背??衫^發(fā)腰背疼痛,影響行走、呼吸等多種功能活動。 艾灸療法 補益肝腎,壯骨填髓 艾灸取穴:大杼,腎俞,中脘,命門,懸鐘、太溪、足三里。
大杼,屬足太陽膀胱經(jīng),為督脈別絡;足太陽膀胱經(jīng)、手太陽小腸經(jīng)的交會穴;又為八會穴之骨會穴。大:小之對;杼:即筘。古稱椎骨為;杼骨;,穴在較大的第一胸椎之旁,故名。在背部,當?shù)冢毙刈导幌拢蚤_1.5寸。 腎俞穴在腰間,第2與第3腰椎棘突之間,旁開1寸5分處,屬足太陽膀胱經(jīng),有調(diào)理腎氣,強健腦脊,聰耳明目,健身體、壯元陽之功效。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,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(當臍中上4寸)。即:從心口窩到肚臍眼四寸的地方(也就是心口窩到肚臍眼中央) 足三里穴,是;足陽明胃經(jīng);的主要穴位之一,足三里穴位的準確位置在外膝眼下四橫指、脛骨邊緣位置。 中醫(yī)說腎是先天的,但是要靠后天脾胃的充盈來運化五谷之精。也就是說,精、津、液的來源是后天的脾。所以艾灸調(diào)理要補脾陽腎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