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帝內經是古代醫(yī)家以黃帝之名所撰,其具體作者已無法考證??傊饵S帝內經》不是一個人寫的,但其成書應該是戰(zhàn)國時期,個別章節(jié)是漢代寫的。
黃帝內經是一部全面論述中醫(yī)理論的經典著作。其書以古代解剖學知識為基礎,以古代哲學思想為指導,通過對生命現象的長期觀察和醫(yī)學實踐的反復驗證,逐步從感性發(fā)展到理性,從片段發(fā)展到綜合。因此,這一理論體系在古代樸素唯物辯證法的指導下,提出了許多重要的理論原則和學術觀點,為中醫(yī)學的發(fā)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
黃帝內經分為蘇文和靈樞兩部分。蘇文側重于臟腑、經絡、病因、病機、癥狀、診斷、治療原則和針灸。靈樞是蘇文不可分割的伴侶,其內容大致相同。除了討論臟腑的功能、病因和發(fā)病機理外,還重點討論了經絡腧穴、針、針刺方法和治療原則。
黃帝內經引用的古代文獻約有50余種,其中標題和內容基本保留,如舜帝五體、禁服、脈度、本藏、外揣、五色、虞姬、九針論、熱論等。只有零星的佚文,如《針法》、《本病》、《唐明》、《傷寒論》、《夏靜》、《大藥》、《脈法》、《脈藥》。只有書名,如《苦讀》、《齊衡》、《齊衡趨勢》、《碧雷》、《金匱要略》、《易》、《吳中》、《吳國》、《思德》、《上下經》、《六十首》、《脈象》,也有很多人在不知道書名的情況下,用“精言”、“經綸”、“倫言”或“所以曰……”、“所以謂……”等方式引用古代文獻。
如前所述,《黃帝內經》既不是一時之作,也不是一人之作,而是戰(zhàn)國以前眾多醫(yī)學著作的總結。這不僅可以從《蘇文》和《靈樞》共81篇的事實中得到證明,而且可以從《黃帝內經》中大量古代文獻的引用和《蘇文》與《靈樞》的互引中得到證明。
《淮南子修武訓》云:“世俗之人尊古輕今,故道者必托之于神農黃帝,始能言?!彼浴饵S帝內經》之所以取名“黃帝”,是為了追溯黃帝的源頭,讓手冊上說的都是真的。